2024-01-25
不沾鍋是在廚房煎、煮、炒、炸時最喜愛的烹飪工具之一,但是裡面可能潛藏著危險的化學物質,那就是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為什麼會有這些物質存在呢?以下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2024-01-25
不沾鍋是在廚房煎、煮、炒、炸時最喜愛的烹飪工具之一,但是裡面可能潛藏著危險的化學物質,那就是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為什麼會有這些物質存在呢?以下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2023-10-31
新興數位技術在全球核除役中扮演關鍵角色,通過應用混合實境、虛擬實境、3D建模和機器人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並降低風險。各國機構通過協作和知識分享推動核除役領域的發展,確保核除役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實現放射性風險的降低。
2024-07-26
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下,當水分補充不足,加上人體的水分流失,可能會引起脫水或熱傷害,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特別提醒,嬰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族群,千萬要穿著涼爽的衣服材質,待在通風處,每工作一段時間,適度休息,定時定量補充水分,切勿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冰水以及時時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如何度過炎炎夏日,國民健康署提醒,謹記「涼、補、心」預防熱傷害口訣,讓您清涼消暑,輕鬆一「夏」。
2024-07-26
民間團體關切碳費實施時間及配套作法,環境部再次重申加速推動徵收碳費已是當前施政重點。環境部在現有法制架構下,參考歐盟、新加坡、韓國等實施碳定價經驗,運用碳費制度,發展多元工具,以促進多元減碳。環境部強調碳費主要目的就是要加速減碳,同時促使產業轉型,並非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環境部在研提相關配套制度時,即已明確要求產業需提出具體減碳計畫,且在政府部門每年監督落實情況,才會有取得優惠之機會。
2023-10-31
鑑於明揚工廠大火所致重大傷亡,相關主管機關都極力關注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之儲存及使用,公共危險品主要是其具易燃、易爆特性上,所以實驗室應特別注意公共危險品存量及管理。
2024-07-26
為回應近期各界針對轉廢為能之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 SRF)使用疑慮,同時避免衍生空氣污染影響民眾生活環境議題,環境部對於資源循環燃料(含SRF)之可能的空氣污染防制已於113年6月20日預告修正「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應符合混燒比例及成分標準之燃料」、「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燃料混燒比例及成分標準」及「鍋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3項草案,並已於7月1日辦理研商會議邀集各界提供意見,正綜整研析作為草案內容檢討之參考。
2023-07-15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以下簡稱IARC)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的獨立專門機構之一,成立於1965年,它的使命是在全球範圍內研究癌症的成因、發生率和預防措施,以提供可靠的科學證據和意見,並促進預防癌症和控制癌症的行動。
2023-07-15
輻射事故發生或犯罪現場發現有放射性物質時,依照輻射事故現場標準作業程序的作法,是最迫切的,須嚴格遵守相關程序和規定,避免進一步的輻射污染。依照輻射事故現場應變處理的時間順序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平時整備階段、緊急應變階段及災後復原階段。
2023-04-21
烏俄戰爭爆「髒彈」的隱憂,髒彈的輻射事故議題、國際性的核恐怖攻擊事件的隱患,一直威脅著全民社會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模式,面對充滿未知的核恐怖事件,更須仰賴各方專家及政府各相關部會來支援協助。『核鑑識』廣義而言,係指原子科學與鑑識科學跨領域的整合研究。
2023-04-21
環保署於112年1月12日新增列管3類15種關注化學物質,包含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5種、爆裂物先驅化學物質8種及新興精神活性物質2種,加入原來的3種為共18種。環保署強調,該15種物質公告為關注化學物質後,隨即禁止於網路等無法辨識交易當事人之平台販賣,既有運作業者應於113年2月1日前取得核可文件、完成標示、製作運作紀錄定期申報及完成其他上述應辦理事項,倘非原既有業者,則無緩衝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