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為將溫室氣體減量誘因擴及更多對象,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稱氣候法)第25條規定,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下稱本辦法)旨在建立我國公開透明之自願減量交易市場機制,促使各界積極減量,開啟我國碳定價新頁。
2024-07-26
為將溫室氣體減量誘因擴及更多對象,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稱氣候法)第25條規定,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下稱本辦法)旨在建立我國公開透明之自願減量交易市場機制,促使各界積極減量,開啟我國碳定價新頁。
2024-07-26
環境部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3條規定,接軌國際最新規範,跨部會彙編「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4年版)」,於6月25日對外發布於「氣候資訊公開平臺」。
2024-07-26
行政院環境部於2017年4月公告 13 種最具食安風險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其中有幾種大家應該不陌生,例如每年都會在食安新聞事件中經常出現的三聚氰胺、皂黃、玫瑰紅 B 等;但其中還有一位不太熟的化學物質「紫色一號(芐基紫)」,從名稱可以看出,其本身為紫色著色劑,其毒性化學物質管制編號為180-01,本院並無使用。
2024-04-25
《臨震勿驚慌,避難心心防:地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2024-04-25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執行消防安全檢查不合格場所》
2024-01-25
無論是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等事故現場工作的抗輻射機器人,還是用於更好地規劃除役電廠拆除的 建模,核除役部門都越來越意識到自身處於技術創新的前沿。這些技術可為規劃和實施項目提供極其重要的見解,特別是在可能對人有風險的情況下,從而有助於確保這些工作安全有效地進行。
2024-01-25
不沾鍋是在廚房煎、煮、炒、炸時最喜愛的烹飪工具之一,但是裡面可能潛藏著危險的化學物質,那就是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為什麼會有這些物質存在呢?以下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2023-10-31
新興數位技術在全球核除役中扮演關鍵角色,通過應用混合實境、虛擬實境、3D建模和機器人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並降低風險。各國機構通過協作和知識分享推動核除役領域的發展,確保核除役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實現放射性風險的降低。
2024-07-26
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下,當水分補充不足,加上人體的水分流失,可能會引起脫水或熱傷害,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特別提醒,嬰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族群,千萬要穿著涼爽的衣服材質,待在通風處,每工作一段時間,適度休息,定時定量補充水分,切勿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冰水以及時時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如何度過炎炎夏日,國民健康署提醒,謹記「涼、補、心」預防熱傷害口訣,讓您清涼消暑,輕鬆一「夏」。
2024-07-26
民間團體關切碳費實施時間及配套作法,環境部再次重申加速推動徵收碳費已是當前施政重點。環境部在現有法制架構下,參考歐盟、新加坡、韓國等實施碳定價經驗,運用碳費制度,發展多元工具,以促進多元減碳。環境部強調碳費主要目的就是要加速減碳,同時促使產業轉型,並非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環境部在研提相關配套制度時,即已明確要求產業需提出具體減碳計畫,且在政府部門每年監督落實情況,才會有取得優惠之機會。